第五课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
第一课时:词语运用
教学目标:通过词语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学习目标:认真掌握本课词语的音、义、形,并能灵活运用词语
知识点:掌握本课 “凡是、拌、消费、过瘾、领略、创新、鲜明”等常用词语的运用
思想教育:通过本篇课文使学生联系家乡的发展变化,思考现代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义、形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本课重点词语
处理方法:讲解,引导,组词造句
教学手段:课本,教案,黑板,粉笔,词典
教学方法:领读,齐读,个别读,讲解,举例,纠正
学习方式:预习,查字典,造句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说起我们新疆的民族风味小吃,可真不少,抓饭、拌面、烤肉…不用说吃,就是说起来也让人垂涎三尺。请说出这些风味小吃带给你的感受。
二、 新课内容
1.风情(名)1.关于风向、风力的情况;2.情怀、意趣:别有一番风情;3.风土人情:新疆风情 异国风情 西部风情。
2.画廊(名)指观众鉴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
北京画廊 画廊老板 美术画廊 名家画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好多城市相继出现了画廊。
3.载体(名)1.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2.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
4.民俗(名)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习惯 民风民俗 民俗文化
不要把民俗风情跟封建迷信混为一谈。
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5.称谓(名)(1)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 得 来的名称。如:母亲、老师、首长等.
(2)称呼
(3)陈述,述说
职业称谓 中国古代称谓 百姓的称谓(古代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职业称谓是要讲究正确和适当。
6.商贩(名)指现买现卖的小商人。
小商贩 不法商贩
7.夜宵(名)夜里吃的点心、酒食之类。 吃夜宵。
经常吃夜宵是个不好的习惯。 经常吃夜宵不利于身体健康。
8.浓缩(动)①使溶液中溶剂蒸发溶液浓度增大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等工业中。
②指物体中使部分含量减少,另一部分含量增加的过程。如浓缩铀等。
③泛指用一定方法减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浓缩铀|文学要求浓缩,集中,概括,凝练。
浓缩果汁 浓缩机
9.元素(名)化学:定义: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数学:集合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而元素就是组成集的每个事物.
元素周期表 中国元素 主要元素
他的作品中掺入了浓郁的中国元素。
如今,许多服装设计师都喜欢把中国元素融入到自己作品中来。
10.一带(名)泛指某处及其附近地方。北京一带,江南一带。
江南一带雨量充足。
11.圈子(名)1.圆而中空的平面形:大家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圈子。
2.集体的范围或活动范围: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社交圈子 娱乐圈子 IT圈子 生活圈子
12.规模(名)规划出的实体模型;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包含的范围
市场规模 企业规模 公司规模 规模很大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
13.现代化(动)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
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 现代化建设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我们要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14.系列化(动)是指通过对同一类产品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国内外产品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本国的生产技术条件,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将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基本结构等作出的合理安排与规划。
产品系列化 系列化设计 系列化包装
15.夹杂(动)混杂;掺杂
脚步声和笑语声夹杂在一起。同:混杂
16.生硬(形)(1)∶不自然;不纯熟
他一一去看刚才做过手术的伤员,用生硬的中国话直接问:“好不好?”
(2) ∶态度和方式上不柔和、不温顺
作风生硬
一切的一切让自己变得生硬,变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3) ∶外形缺乏优美线条和色彩变化不柔和。(美术)
反义词:灵活
17.鲜明(形)(1)指色彩明亮:色彩鲜明
(2)一点不含糊的:鲜明的立场
(3)轮廓清楚的:鲜明的印象
鲜明的对比 鲜明的对照 特色鲜明 个性鲜明
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
他是一个个性很鲜明的人。
18.饮食(名)
饮食文化 饮食营养 饮食与健康
我们要有健康饮食的常识。 春天如何健康饮食
19.浓郁(形)1.(花草等的香气)浓重: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
2.繁密:浓郁的松林;3.(色彩、情感、气氛等)重:春意浓郁,感情浓郁;4.(兴趣)大:兴致浓郁,浓郁的兴致。 近义词:浓厚
20.适应(动)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适应环境 适应阶段
大家都处在适应阶段。
21.正宗(形)1. 原指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派。后也指行业、学术、思想的嫡传正派或传统事物:正宗传人、武林正宗。
2.正统的;真正的:正宗的新疆饭
22.过意不去(组)心中不安,感到抱歉。
老过意不去,特别过意不去
不要总是跟自己过意不去。 近义词:愧疚不安,反义词: 心安理得
23.中意(动)中意源自广东话,意为“喜欢”。其在粤语中的正字为“锺意”,但因语言发展因素之影响,在国语中已演变为“中意”。合意;满意
24.打造(动)精心制造 努力打造,精心打造
我们一起努力,打造优质品
25.看中(动)看上,经过观察,认为满意。今天逛街我看中了一件衣服。
26.竣工(动)工程完成
竣工验收 竣工资料 竣工报告
这项工程提竣工了。 近义词:完工,告竣
27.时髦(形)时尚,新颖符合时势潮流:衣服很时髦,赶时髦
中学生赶时髦是不好的现象。 近义词:时尚 反义词:老土,过时
28.名副其实(组)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淑女。 近义词:当仁不让 反义词:名不副实
29.熙熙攘攘(组)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派和乐又纷乱的样子
人群熙熙攘攘 近义词: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反义词:门前冷落
30.别具一格(组)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近义词:标新立异,别有风味 反义词:千篇一律
31.错落有致(组)交叉纷杂,别有情趣
外湖跟里湖从错落有致的枝叶间望去,似乎时刻在变换模样儿。
近义词:有条不紊 反义词:杂乱无章
32.异曲同工(组)比喻不同的做法受到同样好的效果
异曲同工之处 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近义词: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33.此起彼伏(组)此:这里,彼:那里,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
近义词:此起彼伏
34.琳琅满目(组)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在这次展览会上,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近义词: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反义词:疮痍满目
35.目不暇接(组)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节日期间,文艺节目多的令人目不暇接
近义词:应接不暇 反义词:目不忍睹
作业:1.词语练习 2.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课题,重点词语并解释,学生造句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长意见:
第五课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能够基本理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情节、人物的特点,并能够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学习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知 识 点:课文中新出现的词语和预设问题
思想教育:通过本篇课文使学生联系家乡的发展变化,思考现代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课文中每个句子的意思
处理方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谈自己的体会,有多少就说多少,老师多加鼓励。
教学手段:课本,教案,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方法: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讲解,提问,复述
学习方式:小组内自读并交流初读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说起我们新疆的民族风味小吃,可真不少,抓饭、拌面、烤肉…不用说吃,就是说起来也让人垂涎三尺。请说出这些风味小吃带给你的感受。
二、 新课内容
1. 预设问题
(1) 二道桥的民族风情和现代特色是什么?
答: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族饮食、民族旅游、民族商贸。现代特色:高楼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敞。
(2)二道桥的民族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答:传统手工艺品、生活用品,吃、穿、用、玩以及建筑等方面。
(3)民族饮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答:烤羊肉串,翠绿的无花果树围成的小房子,夜市。
(4)作为旅游景点二道桥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民族风情;可以品尝新疆风味小吃;可以选购新疆特产。
(5)二道桥的商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新疆地处中西经贸交流的要道,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发展商贸拥有地利之便。
2.二道桥民族商业的地域文化特色。
(6)你对二道桥的整体印象如何?
答:二道桥是闻名的民俗风情博物馆,是民族文化之街、民族饮食之街、民族旅游之街、民族商贸之街。
2.复述要点:
二道桥是闻名的民俗风情博物馆----民族文化之街----民族饮食之街----民族旅游之街----民族商贸之街
作业:1.熟读课文2.任选一个二道桥的民族风情,写出来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课题,新出现的词语并解释,预设问题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长意见:
第五课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
第三课时:课文(深入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联系作者描写的故事情节,认真把握人物的特点,理顺文章的条理
学习目标:联系本文的情节认真把握文章陈述顺序,特别注意民族传统和现代特色之间的关系。
知 识 点:掌握本文的主旨
思想教育:通过本篇课文使学生联系家乡的发展变化,思考现代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细读课文,联系作者描写的民族风情,仔细体会文中不同风情带给人们的感受,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按照文章的内容划分自然段,把握每段的中心思想。
处理方法: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课本,教案,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方法:提问,启发,纠正,总结
学习方式:小组内合作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意见由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表看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说起我们新疆的民族风味小吃,可真不少,抓饭、拌面、烤肉…不用说吃,就是说起来也让人垂涎三尺。请说出这些风味小吃带给你的感受。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民族风情探究之一:二道桥的民族文化风情。
(1)为什么二道桥被众多旅客和专家公认为试维吾尔族文化表现最集中,留存最完整的地方?
(2)二道桥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3)民族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商贸文化有什么特色?
对二道桥的民族风情的概括如下:
(1)“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闻到古朴的维吾尔之风。”
(2)“二道桥的巴扎是红火的。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晴朗如洗,二道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3)“二道桥不大,方圆只有几公里,却集中了乌鲁木齐几乎所有典型的维吾尔族风格建筑。如清真寺、巴扎、就连每家每户的庭院,都别具一格。二道桥的建筑物都不高,但巷道 从横 ,错落有致,这与新疆南部喀什古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 民族风情探究之二:二道桥的民族饮食风情。
(1)维吾尔族的民族饮食很多,为什么本文只重点介绍了羊肉串?
(2)民族饮食和民族环境有什么关系?
对二道桥的民族饮食风情的概括如下:
(1)“提起羊肉串,人民就会想到新疆,提起新疆,就会想到烤羊肉串。各地烤羊肉串很多,但是,最正宗的还是新疆的羊肉串。”
3.民族风情探索之三:二道桥民族旅游风情。
(1)二道桥作为旅游景点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旅客?
对二道桥的民族旅游风情的概括如下:
(1)“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个范围已经是个 张耀 的旅游观光点,成为“丝绸之路”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二道桥,这座乌鲁木齐城市中的民族特色城,将是中外旅客必到之处。人们不仅在此畅然购物,还将尽享吃、玩、娱乐等系列化得旅游服务。”
4.民族风情探索之四:二道桥的商机。
(1)为什么人们都来此地投资经商?作为贸易之地,二道桥有什么优势?
(2)预测未来二道桥还会有什么发展?
对二道桥商机的概括如下:
(1)“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内外的许多知名企业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乌鲁木齐的二道桥,纷纷来到二道桥寻找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
二、课文教学总结
结构:二道桥是闻名的民俗风情博物馆----民族文化之街----民族饮食之街----民族旅游之街---- 民族商贸之街
中心思想:通过对新疆二道桥的民族文化、民族饮食、民族旅游、民族商机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二道桥地区所代表的民族风情画卷,赞扬人们在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方面的努力。
作业:1.完整地复述课文 2.体会父爱的伟大。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长意见:
第五课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
第四课时:强化训练
教学目标:选择本课的疑难知识点,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学习目标:能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题。
知 识 点:使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并进一步转化成习惯和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本篇课文使学生联系家乡的发展变化,思考现代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模仿造句。
教学难点:分析句子内涵,设计一定的语境,灵活运用。
处理方法:鼓励学生尽量自己造句。
教学手段:课本,教案,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启发,示范,总结
学习方式:小组内合作讨论,模仿,表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语言知识强化训练。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并能模仿表达
(1)“凡是来过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旅客,没有不知道二道桥的。
(2)“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朗如洗,二道桥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二、课后练习答案:
一、1.B ,2.A ,3.C ,4.A ,5.C
二、略
三、6 1 4 3 5 2
四、1.B ,2.D ,3.C , 4.B ,5.D, 6.C
五、略
六、略
七、略
八、1.A ,2.D,3.A,4.C,5.B,6.B,7.A,8.B,9.C,10.D
九、略
作业:用所学的句型造句
板书设计:课题,句型,练习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长意见:
第五课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
第五课时: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围绕新疆的民族文化、新疆的旅游景点、新疆的风味小吃、新疆的土特产品等内容,设计具体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说愿意说的话,写自己心里话。
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点:深深体会新疆民俗风情
思想教育:通过本篇课文使学生联系家乡的发展变化,思考现代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整体掌握本短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处理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课本,教案,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启发,示范,总结
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际话题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口头与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新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情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抒发自己对魅力新疆发展变化取得巨大成就的赞美。
2.以“我家乡的风情”为话题,说说你的家乡都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旅游景点、商贸等。
新疆民俗民风街
二道桥市场建设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年十大重点市场建设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以二道桥为中心的民族旅游贸易圈的形成,标志着民族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接轨。
二 道橘 市塌位于乌市解放南路37号。占地面积8818平方米,东西长135米,南北宽40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新疆二道桥市场外观设计富有浓郁的维吾尔建筑风格。
市场一至三层为商业区,清一色的少数民族商人用他们特有的热情和真诚,用极具特色的各国民间手工艺品,用新疆特有的干鲜果品招揽八方游客。 四层是乌鲁木齐最大的综合性民族歌舞宴会厅。诱人的手抓肉、喷香的烤包子、酥嫩的烤全羊、油光的抓饭、酱香味十足的拉条子以及那些根本就叫不上名字的小吃塞满了你的双眼,牵引着你的食欲,置身二道桥市场,一种异域的风情紧紧将你包围,令你身不由己地随之热烈,随之放松,365天,天天如此。五至六层是写字间,工商、税务、银行、邮局进驻市场方便服务经营户。
二、 课堂完成作文: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三、 作业:
1. 背诵课文
2.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课题,交际话题,作业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长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