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重现——苏轼前赤壁赋翻译
背景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篱。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黄庭坚、陈与义并称“苏陈黄”,与黄庭坚、文同、文彦博、张耒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在前赤壁的战役处于战败方,身临其境,目睹巨变,写下这篇《前赤壁赋》。
翻译
铜雀春深锁二乔,秋千院落红无数。
重门深锁,春寒杀怯。阑干滑,已到玄宗大帝背后殿,千金纵博,得夜几回归?若爲义旗传,霓裳一曲,飞梦万重,妾心长想你。
第一部分:悼时人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江上时人独立,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悼亡故马愤弦歌愁,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悼亡故马的意境,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共鸣,皆是因身临异国他乡,思念旧友故人之兴发,愤慨、留恋之思绪始终在梗梁上纤绎不绝。在此之上,苏轼又把自己的思绪拓展开来,将自身感受融入当时政治中心——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展现出自己的高风亮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第二部分:赤壁潇湘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刈秋万里观沧海,黯突处,断岸千帆过……酒光、玉漏追逐,但教琵琶声,长似金莲到凤台。
晚晴烟波,何处是归程。
残垣断壁,幸存的记忆。纵被世间遗弃,但历史却将这场战役刻在了永恒的记忆里。这历史沉淀的浓厚与深远之感,特殊而细微的从每个角落穿透过来。
第三部分:往事重现
当时只道是寻常。
千古之事,唯独这一场战役,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与绚烂的色彩。华夏大地上上下下守望着这个神秘而震撼的历史瞬间,仿佛重现当年的场景,几乎扑面而来。苏轼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一幅瑰丽而又感人的画卷,由此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关于荡涤人心的千古战役。
小晋乘风舟,初至河洲,先闻钟鼓之声,而后百越之行。极目远望,金明池上,忽见白帆一片,竞流而过楚腰轻唱,阮咸淡饮,惊艳了一片河山。历史镜子中的赤壁,在苏轼的笔下化成了一座永远的灯塔,引向着每一个迷航的灵魂,重温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让人感受到了与前人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无限亲近。